馬化騰:我們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

原標題:馬化騰:我們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



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的發展有可持續性。

文 | 高小倩

七年前,騰訊開始舉辦全球合作夥伴開發者大會,並致力於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如今,這一生態已經從“一棵大樹”成長為“一片森林”。用馬化騰的話來說,“我們的初衷已經漸漸成為現實。”

馬化騰認為,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瞭全面數字化的進程。這些變化正重塑著互聯網生態,並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這“一片森林”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於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10月30日,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開幕之前,馬化騰發表瞭《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在信中,他用“深度融合”、“雲化分享”、“智慧連接”、“全用戶”、“大內容”、“新科技”、“寬平臺”等七大關鍵詞,分享瞭過去一年對“數字生態共同體”發展的觀察和思考:

深度融合:互聯網企業將和傳統企業進行更深度的融合,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通俗的說是讓技術尋找到可落地的產品,讓具體的應用找到技術支持。

雲化分享:過去講“插上電”,現在講“接入雲”,讓雲化分享源源不斷地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工具和能力。通過雲化創新,努力實現各行各業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的圖景。

智慧鏈接:騰訊堅持連接。連接,是實現深度融合、雲化分享以及未來一切變化的基礎,也是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數字化生態體系中,要做好“靜電機租賃心”與“芯”的溝通。

全用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轉變為“全用戶”平臺,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全用戶”平臺。

大內容: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大”非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

新科技:騰訊和合作夥伴將一起探索新科技,共同成長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新機會和顛覆性的變革。

寬平臺:騰訊致力於打造堅持共生共贏的“寬平臺”。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的發展有可持續性。

最後他講道,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是前所未有的。這既讓每一個互聯網與科技工作者興奮欣喜,大傢有瞭更多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這也讓我們心懷敬畏:我們越來越需要關註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以下為馬化騰《給合作夥伴的一封信》全文內容:

各位合作夥伴,大傢好!

從第一屆合作夥伴大會到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第七年。起初,我們提出要攜手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互聯網新生態”。去年,大傢看到這個新生態已經從“一棵大樹”成長為“一片森林”。可以說,我們的初衷已經漸漸成為現實。

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瞭全面數字化的進程。以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不但開始為各個產業的革新提供源動力,而且逐漸構成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並為前沿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打造強載體。各行各業的商業企業、公共服務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公益機構以及文化創意組織等,都希望搭上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快車。

這些變化正重塑著互聯網生態,並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這“一片森林”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於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無疑將給我們每一個企業乃至個人,帶來瞭巨大的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在這裡,我希望用七個關鍵詞來描述最近一年來的觀察與思考,跟各位合作夥伴一起分享。下面簡要展開,與大傢一一探討:

深度融合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過去幾年,“互聯網+”項目紛紛落地。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簡單“觸網”,發展到整體“上雲”,把全產業流程鑲嵌到更為開放的網絡中以激發更多創新,並將決策控制建立在流動的實時數據上,以大幅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制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借助數字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互聯網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雲化分享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過去我們說“插上電”,今天我們說“接入雲”。雲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一種基本需求。我認為,就像“用電量”在工業經濟中的指標意義,“用雲量”也將成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還處在數字時代的初始階段,很多跟雲相關的重要事物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比如,電氣時代後期出現瞭計算機,數字時代與之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能。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不離彼此。我曾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數字時代的圖景:各行各業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佈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隻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大范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

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比如,我們一直有個願望是,在我們開放平臺上,哪怕隻有一兩個人的小公司,隻要有好的創意,我們就可以幫助它把註意力集中在產品開發上,其他問題不用考慮太多。這個願望的實現,得益於我們這幾年借助“雲化分享”的方式,通過騰訊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工具和能力。

智慧連接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騰訊多年來一直專註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這是實現深度融合、雲化分享以及未來一切變化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雲與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隻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

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連接,不再是一件騰訊自己開發個APP 就能完全搞定的事,它需要我們與各行各業合作夥伴以及大量專業服務機構一起,攜手打造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繼公眾號之後,微信去年與各個領域合作夥伴一起推出瞭小程序,可以說這是我們對智慧連接的又一種探索與嘗試。

最近推出的“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就啟用瞭微信小程序進行智慧連接。這是騰訊、京東以及生態服務機構聯手打造的一個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往我們在電商平臺選購商品,在社交媒體裡瀏覽品牌廣告,以及在線下門店購物,這些場景都是孤立分割的。消費者、品牌商和零售商之間沒有建立跨場景的有效連接,更沒有做到線上線下數據、營銷方案、會員體系以及物流系統的一體化貫通,難以為消費者進行個性化定制。

騰訊將把社交平臺、內容平臺與京東的交易體系全面打通,有望實現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跨場景的智慧連接。這不但能大大提升消費體驗,而且將真正賦能商傢。它的創新意義將遠遠超出流量導入的概念。

全用戶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過去一年,騰訊內部出現瞭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們不少內部職能部門,開始變成瞭生產力部門。例如,負責我們深圳濱海大廈新辦公大樓的工程部門,開始將自己的智慧建築方案輸出給貴州等地的開發商。我們開始並不太在意,後來發現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職能部門都能對外輸出自己專業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外界的市場需求也非常大。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正是在於: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轉變為“全用戶”平臺。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字化前沿的互聯網企業,自然成為瞭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字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局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互聯網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 端、B 端和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例如,傳統制造業隻有實現動態感知消費者需求,來組織研發、制造和服務,才能實現智能制造。

再比如,我們幫助成都國稅開發小程序,讓辦稅人員通過微信進行在線實名認證,緩解瞭辦稅的時候排長隊“爆廳”的情況。

“全用戶”平臺解決瞭傳統政務服務難以觸達“最後一公裡”的痛點,讓C 端用戶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捷實惠。

大內容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隻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

隨著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IP”知識產權,作為數字內容的頭部力量,也可以看做是數字時代一種重要的過濾器,為普通用戶找到相應領域數字內容提供瞭方便。

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IP。它們是各個領域通往數字生態廣場的“門和窗”,具有樞紐節點的價值。數字內容是騰訊的核心業務之一。過去幾年,我們對泛娛樂生態和IP 打造的探索,正是對“大內容”戰略的一種初步嘗試。

對於海量的長尾內容,我們需要更多地借助機器來完成“大內容”的集成與分發。數字內容天然具有流動性,它比線下資源更有優勢采用“雲化分享”。與其他資源一樣,海量集成與大規模分發,能夠充分發揮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數字生態基礎設施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機器會替代許多人力,但它需要既理解用戶,也理解內容,才能完成最優的個性化匹配,從而解決內容的無限膨脹與用戶的有限註意力之間的矛盾。當然,機器要成為足夠理想的過濾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科技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面前,各個傳統企業都開始招募大量的技術人員。這既是為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為瞭應對未來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的威脅。

今天,軟件、硬件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TMT 公司專享。

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借助數字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傢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鑒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鑒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辟前路。

過去一年,騰訊在新技術領域加碼投入,並取得台中靜電油煙機出租瞭一些成果。我們在各業務研發團隊之外,成立瞭公司級的AI Lab,並在美國西雅圖設立首個海外實驗室。同時我們的眾創空間和AI 加速器也開始走向海外,希望攜手海外高科技創業企業共同成長。

作為產業一線的工作者,我們深感,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與國內教育科研機構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近幾年,騰訊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包括今年我們合辦瞭“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正是希望幫助國內創業企業瞭解前沿科技,同時探索創新產學研生態。

寬平臺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傢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盡管現狀並不理想,我們仍然期望一步步往這個方向走。

我在公司內鼓勵大傢要有運動員精神,不斷拼搏,力爭上遊。但運動員之間不是隻有競爭。在需要組隊比賽時,互相競爭的運動員會成為緊密合作的隊友,一起配合打出精彩的比賽。

很多時候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無論是企業內,還是企業外,今天我們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都需要有足夠大包容力的“寬平臺”。

平臺型生態企業,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在“數字創新共同體”中承擔著更大責任。

例如,一方面我們肯定希望越多人用我們的雲越好;但另一方面,雲和電一樣都是基礎設施,如果電網隻有一傢供電會有很大風險,我停你也停瞭,這樣肯定不好。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包容“另一種選擇”的存在,因為用戶比競爭更重要。

騰訊即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臺能力,為廣大商傢提供一個更為包容、創新和具有可持續性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持續地賦能廣大品牌商、線下零售平臺以及商業地產等相關機構。

我們希望通過真正讓商傢擁有自主運營流量與粉絲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業中的“窄平臺”規則,幫助大傢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為數字化轉型中的零售生態開拓更大的藍海。

同樣,數字經濟的發展讓跨地域的協作創新產生瞭更多可能。比如今年我多次談到的粵港澳大灣區,也需要采用“寬平臺”思維來鼓勵協作創新,過去大傢之間有競爭,現在更需要握成一個拳頭去向全球要市場、要人才,共同把數字科技的創新生態做大。

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傢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字技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傢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們在這個“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命運與共。

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我相信,自己對這些新變化的認識還處於非常初始的階段。

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是前所未有的。這既讓每一個互聯網與科技工作者興奮欣喜,大傢有瞭更多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這也讓我們心懷敬畏:我們越來越需要關註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謝謝大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台北靜電機出租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kajxttx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