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

□彭澎

今年是恢復高考四十周年。77級高考是在1977年11-12月,由於是冬季考試,實際上是1978年的春季入學。而78級是1978年夏季7月份高考,秋季入學。這就出現瞭一個特殊的現象:77級與78級是同年入學。而且,由於77級高考時,77屆高中生已經畢業,結果導致77級是唯一一屆沒有在校應屆生考試的高考。正因為這樣,78屆高中生也成為唯一一屆在校參加兩次高考的高中生。

沒有重點班的高中

77級、78級參加高考時是沒有什麼復習班和重點班的。由於78屆高中生是第一屆真正面對高考的應屆生,在其中優選一批高一學生(那時高中是兩年)提前參加77級高考後,學校就按文理兩科把高二學生分成瞭兩種類型的班。

我當時在重慶第21中學,高一時參加瞭77級高考。由於非應屆生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高出錄取線20分以上才能被錄取,因此剛上錄取線的我沒有能提前畢業。回頭來看,也應該慶幸,如果提前上大學可能不會是重點大學。當時提前在高一上大學的全校沒幾人。

那時候有一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何況1978年3月召開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宣告“科學技術的春天來瞭”,我在這種氛圍下選擇瞭文科班,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結果沒有重點班的學校,我們全班就考上瞭兩個本科生,全校其他班也差不多。

記得上大學後,有時會在路邊碰上擺飲食攤的高中同學。那個時候,大多數高中生是上不瞭大學的。一部分傢庭條件好的接父母的班去瞭政府部門和國企,一部分較大膽的就在改革開放之初幹起瞭“個體戶”,其中有的成為中國最早富起來的“萬元戶”,但最終成大氣候的不多。有的人最後成瞭再就業安置對象。

這種沒有重點班的同班同學是現在“人以群分”的高中分班體制下的學生無法體會的,一個班的同學畢業後就形成瞭一個大社會,層次豐富,差異極大。

社會階層的縮影

那時候做一個大學生都是很“牛”的。每人在胸前佩戴一個白底紅字的校徽(後來做大學老師又戴過紅底白字的校徽,讀研究生戴過橙底白字的校徽),走在街上竟然有很高的回頭率。這是今天難以想象的!真的是所謂“天之驕子”!

作為應屆高中生的佼佼者,進入78級的群體後才有點發怵。這不是我心目台中靜電機租賃中大學的模樣。且不說校園之破舊,同學比我大幾歲的比比皆是,最大的竟然大我十歲以上!有的同學小孩都上小學瞭,據說有的學校還有父子同學的情況。

這些同學一個比一個牛,有的來自工廠,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解放軍;有的工農兵都幹過,有的是老師,有的進校前已經是領導幹部……總之,在這種“老同學”面前,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的應屆生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我這才發現,如果考理工科情況會好一些,大多數“工農兵”應對文科考試的能力比應對理工科要強得多,在“廣闊天地”裡,這些“有準備的人”並沒有閑著,而要補上理工科就沒那麼容易。

由於那時候的中學教學裡並沒有多少發言機會,因此,面對這些誰都能“侃侃而談”甚至“口若懸河”的同學,我竟然有些壓力甚至自卑。

當然,後來發現,這也是一種壓力和氛圍,使自己迅速成長。但回過頭來看,也使我以及10%左右的應屆生過早失去瞭應有的青春。那時,像我所在的大學,女生僅10%左右,而且全班沒一個女生比我小,班上沒有應屆女生。因此,談情說愛是沒有我的份的。甚至後來有新生入學,搶得先機的也是同學中的“老手”!

同學社會層次的豐富性讓我提前進入瞭社會,班級仿佛全社會的縮影。如果說那時候的高中是同樣的同學畢業後走上瞭不同的人生道路,而那時候的大學卻是擁有不同人生的同學聚到一起來瞭。

人才集中噴發

由於是“百裡挑一”讀書不易,因此當時的大學生既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覺悟,也有自覺優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當然那時也沒有什麼KTV、網絡等分心的東西。早些年我寫瞭一篇《在路燈下苦讀的歲月》,那種以讀書為樂趣的情景是77、78級大學生的共同特點。

我的本科學校是西南政法學院,是全國第一個恢復招生的政法院校,並作為重點院校第一批招生。結果是在全國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招收瞭426個學生,除瞭所在地四川省招瞭百餘人之外,其他省份平均不到10人。

這註定要成為一個奇特的現象。這麼少的全國性統一招生,畢業時又是全國統一分配,除瞭大量畢業生集中在所在地的四川省和重慶市之外,最集中的地方,一是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一是正在成為經濟中心的廣東。

當然,以後成為所謂“西政78現象”的主要原因還與中國的法制建設有關。一是77、78級畢業遇上瞭按“四化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要求建設幹部“第三梯隊”的時機,許多77、78級畢業生搶先走上瞭領導崗位;二是改革開放與法制建設同步,使得最早畢業的這批法學人才受到重用。

加上這些學生有大量實踐經驗,又拼命學習,再趕上瞭用人好時機,尤其是這批法學人才的稀有性,以至於形成瞭一個“西政78現象”,即一個年級426人,出現一個副國級領導、十多個部級領導,一大批大法官、大檢察官,一大批知名學者……

說回來,這是歷史形成斷層的後果,是人才的集中噴發。這種現象或許並不是正常的。

◎彭澎,西南政法大學78級。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編者按

2017年是恢復高考四十周年。七七、七八級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經歷瞭命運的巨大轉換。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長為社會的棟梁,開創瞭瑰麗的事業,也創造瞭豐富的人生。

四十年後,回首往事,當年的七七、七八級大學生一定有許多求學、工作、改天換地的故事想要講述。《南方都市報》聯合花城出版社,向七七、七八級大學生發出邀約,請這些有著特殊知識經歷、思想經歷、人生經歷的人,為自己這一代,也為未來的一代,寫出他們的故事。

征文從即日開始,至2017年8月30日結束。期待當年的七七、七八級大學生踴躍撰稿。稿件字數以2000字-5000字為宜。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發至nanculture@126.com。



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kajxttx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